本文目录
请广东省惠州市的客家人结婚有什么习俗》惠州歇后语及解释惠州西湖算命的真假客家人的结婚习俗
婚礼之行,新郎要按时辰去接新娘,带一个小男孩子去叫“压轿”,即使是自由恋爱的也须找个伐柯人同行。这时候的新郎,身上不能带钥匙、指甲剪等“铁器”。婚嫁的风俗对新郎要求未几,对新娘的要求就多了:在出嫁确当日,新娘不能吃外家的饭,表示不吃两家饭(从一而终);走出家门到上轿,是绝对不能回头看的,这时候能哭出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上轿之前,新娘的兄弟姐妹还要进行“抽姊妹带”的典礼;新娘的衣服上别上缝衣针(利器),表示“利是”;做母亲的会让女儿反穿亵服,据说这是表示忠诚于爱情毫不“反骨”;新娘下了轿,必需由有品德、多子的妇女扶着新娘进洞房,叫做“牵新娘”,经由大门时,新娘还必需跨过燃烧的秆火避邪;假如这时新娘已经怀孕,还要叫人扛着一架梯子跟随,这也有一个叫法“时来运来,娶个老婆带梯来”,客家话中“梯”、“胎”同音,意为上梯步步高;迎回新娘的时候,公公婆婆要回避,等星星亮了或第二天才可以相见;喜宴上,新娘最大,因此宴席上的鸡头是不能吃的,由于那是“凤头”;假如宾客不小心打破了碗,主家会很小心地把碎片逐一拾起,用红纸包好放到厨房里去,主家的白叟不求全宾客,就算宽容了。增补一点:新娘的嫁奁里,一定会有两条甘蔗,表示双双对对、甜甜美蜜、从头到尾,新娘在上轿前,要坐在一个土话叫“母栏”的很大的竹盆里面,由一个“梳妆新娘的”妇女主持进行打扮梳妆。据说跨进竹盆时,知道自己从此离开生已养已的家,成为另一家的人,一刹那心情的滋味,至今无法表达。“梳妆新娘的”一边梳妆一边还要说吉利的话,当年大漠看自己的新娘坐着梳妆的时候,太兴奋了,那词却顾不上记。只知道她念一梳梳到尾,夫妻什么什么有头有尾确当真样子容貌很好玩。梳妆完毕,大家一涌而上包“上轿钱”给新娘,上轿的时候,由“梳妆新娘的”执一个米筛,象伞似的开在新娘头上,里边放着新娘袋,袋子装满了青青的“长命草”,其中意义,不问可知。
客家人的婚礼习俗
一、繁琐。从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好婚礼日子开始,男方家就要开始筹备婚礼了,这中间的一些细节就不去说了,单说婚礼的前天吧。这一天,男方要请媒人送“篮子”到女方家,至于具体干什么我不清楚也不好问,但这个篮子可是很有讲究的,两只篮子里分别放有米(多少不清楚,一定与九有关),九只鸡蛋、九个苹果、九个桔子、九颗糖和花生、九个饼(现在也用旺旺饼干代替),九斤鱼、九斤肉(也可以用钱来代替),里面还有用红纸包好的几根葱、蒜苗等,媒人提着篮子在离开新郎家们之前,新郎的母亲边给媒人红包(这个就是讨个吉利)边说:“有来有往......”,然后篮子中途不能随便放在地上,只能到女方家里才能放下(当然我是坐车送的也就放在车上了)。到了女方家,篮子里的东西也不是全部留下,而是收一部分留一部分,具体怎样收就是女方家的意思,但是带回男方家的还是要讨好兆头的,随篮子带回去的还有新娘为新郎买的皮带和钱包,我想这个意思就是大概从此后我要将你牢牢的捆在我身边,你的钱也就是我的钱。当然带回去的还有女方家给我的红包哦,知道“有来有往”的意思了吧?呵呵!这还只是结婚前一天,婚礼的当天还得把两只篮子提来提去,但是讲究少了一点,多了两把伞,当新郎新娘走出门的那一刻起就要将伞撑起,直到新郎家才收伞,当然坐在花车上是不用打伞的哦。总之一句话,礼节很繁琐有很浓的民俗习惯在里边,但不管怎样就是为了一个好彩头。
二、浪费。别的不说,比如新娘的首饰,单说在婚礼前一天请村子(毕竟是村镇嘛,还是有老家的)的全部老人吃饭,这个是免费的,但是不止是老人,与主家有一点关系的都会全家出动,这样的酒席花费不少。吃完饭后,新郎要请所有迎亲的亲戚朋友去洗头、剪发,然后去酒店开房唱K玩耍,以前是玩到二、三点的时候去准备迎亲车辆,现在没有那么早,但也要选好吉时出发,当然以前也有撞门的习俗,迎亲中有人告诉我他们开门的工具都带好了,这就是他们说的“撞大运”。扯远了,这一天基本上做事的人都是要派红包的,多少不等,就连所有迎亲车辆都能拿到红包哦。婚礼的酒席肯定是花费不少的啦,这里不说了。
三、家族思想。前面说过,从婚礼前一天到婚礼这一天晚上整个家族都在吃“大户”(这是我说的),婚礼当天,新郎父亲的亲弟兄的子媳妇要与新郎一家站在酒店外迎宾,其他亲属帮忙安排客人入席。记得当时讨论谁开花车的时候有人提到新郎的姐夫,新郎的父亲马上反对,说:“女婿虽然跟我很亲,但毕竟是外人,这辆车怎么还得由自己的弟兄开”,看看,有是人家女婿的一定不要太拿自己当自己人了哦,人家可不是这样看的。
有趣的客家人结婚习俗
1.说亲
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过去女儿本人不去。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有的女方家中同样办理。所以旧时男女青年终身大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算命先生来决定,有的还受门第条件的限制,因此,“先结婚后恋爱”者居多,同床异梦者也不少。
2.送定(札定)
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嫁妆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广东梅县一带的客家人,除了一般需送的礼品外,还要送一公一母两只“兔子”。“兔子”是用猪肚翻个面,塞入米糠制成,再做上耳朵、眼睛,形象逼真。女方收下公的一只,回给男方一只母的。俗谓“过了兔子礼即可吐子吐孙”。
3.报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4.盘嫁妆嫁妆丰厚俭朴相差很大。旧时一般人家嫁女的妆奁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贵人家则加绫罗绸缎、被褥毛毯、金银手饰等,招摇过市,极尽炫耀。送嫁妆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给予红包。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盘嫁妆的时间在日间,具体日期各地不同,城关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乡间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客家女儿出嫁时父母必郑重其事地把一些谐音吉利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等,逐样用红绳或红布条捆扎,作为陪嫁,以表示对女儿女婿的美好祝愿。更有趣的是客家还有用“长命草”为陪嫁的习俗。长命草为一株野草,用红绳扎好,陪嫁到夫家,挂在洞房床头竹篮里,第二天栽于菜园中,以示扎根。
5.接亲与送亲
接亲也称迎亲,旧时多在日间进行,现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间要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声中到女方家中接亲。“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
一些一些地区的客家人在迎亲中有“拖青”之俗,即花轿车后面有个人拖着一条寓为百子千孙的榕树枝。当花轿在路上遇上别家的的花轿时,便按俗规互相调换树枝,双方回祝多子多孙,俗称“换青”。然后各自拖回家中,把榕树枝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借榕树多子之意,有些地方则互换红花。
6.拜堂与吃面碗鸡、交杯酒
这是这是结婚姻最后的仪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毕同入洞房,洞房内点红烛,桌上放着煮熟的鸡、面条和两个鸡蛋,新娘新郎共同进餐,吃交杯酒。这是新入门第一次与新郎进食,需选吉时。新床上放的东西有讲究,城关一般是放四个柚子,上贴喜字,“柚子”与“有子”谐音。乡间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还有尺秤、算盘、剪刀之类,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会算;另有一盏红灯,取“添丁”之意。
7.闹洞房
闹洞房不属结婚仪式,或有或无。一般在宾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亲友进新房与新郎新娘逗乐,要新人说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红花(红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颗糖果,唱歌跳舞等。过去还有“坎压油堆”的陋习,就是一个个压到新娘身上。这种现象多少带有人类早期野蛮群婚的遗风,现已革除。过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狭窄,闹房改在厅堂举行。闹房连续三天,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客家闹房,还受一种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广东客家人闹洞房的习俗中特别突出说四句,以吉祥、祝福、禧戏的语言构成押韵四句词,贯穿着整个闹房过程,典雅、风趣。如有的说四句道:月光光,看新娘,新娘肚屎圆丁当,今朝下种子,明年八月生出桂子满天香。这类既带嬉戏又含祝福的四句词常引人拜腹大笑。
8、圆房
台湾的客家人最风趣,圆房之时,新郎新娘刚刚躺下,床底下就会传出公鸡“喔!喔喔!”的叫声,母鸡“咯咯蛋”的报生声。原来是在姑娘谈定婚姻事后其母亲精心地为其喂养一对鸡,随她出嫁之日作为“带路鸡”来到男家,直送洞房婚床底下。鸡叫后,新郎会问新娘:“床下怎么有鸡叫?”新娘告诉他:“天快亮了,公鸡啼明,鸡下蛋了。”新郎掀起床单一看,床底下母鸡真的下了个大鸡蛋了。新郎触景生情,紧紧地抱着新娘高兴地说:“果然不错,生了!生了!好兆头,我们也会生的!”此俗俗称“圆房催生”。
不少地旧俗还有圆房验贞之陋俗。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在三朝回门时随送烧猪以示新娘贞节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为此而感到骄傲。。“吃烧猪”成了新娘子是否贞节的代名词。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门,女方父母翘首盼望,在看到随来的“烧猪”时才放下那颗久悬着的心。女儿是守身如玉的处女,婿家已表示对她满意了,父母才为女儿终身有托而感到欣慰。对此旧俗,有岭南杂咏一首云:闾巷谁教臂印红,洞房花影总朦胧;何人为定青庐礼,三口烧猪代守宫。
9、请三朝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要设宴席请女儿、女婿。女儿以客人身份回娘家,可坐首席,宴后当众脱去红衫,改穿普通新衣裳。这天不能在娘家住宿,无论远近都要赶回夫家,有的乡间,娘家过几天邀一些亲戚(妇女)至女儿家中做客;有的结婚满月时,做母亲的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男女亲家各择定日期,设盛宴互相请酒,谓之“上门”。这些喜庆的余音,可以加强两家之间的往来。
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尤其过去娶亲更甚。婚宴设于厅堂,桌位分尊卑。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主要宾客,新郎须一一到他面前恭请并带到规定的席位,奉献碗筷。嫁女宴席则由新娘家长礼请宾客。新郎和新娘的母舅为上宾,坐首桌首席。女方来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他们来了,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斟酒从母舅开始。农村娶亲可以不请客,而嫁女不请则会被亲友责怪,因为男家送了大量的鸡酒鱼肉给女家。喜宴除供给客人饮食外,都要让客人带点回家,让家里人分享,甚至让邻居分享,所以过去城里请酒要大盘大碗,让客人带些回去。
惠州歇后语及解释
惠州话是门神奇的语言,简单的两三个字可以表达很多层意思,原来都是歇后语“惹的祸”。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惠州歇后语及解释,欢迎阅读。
1.下角人拜生日——冇见面。
【解释】冇见面:没见着(他),未曾与他打过照面。相传旧时下角某家大摆寿筵招待各方宾客,丰盛排场,唯缺寿面,故坊间流传此语。
2.年晚煎堆——人有我也有
【解释】惠州人买回一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的物品时会说;“年晚煎堆,人有我也有。”
3.阿懵买船——底(抵)穿。
【解释】阿懵:懵懂无知者的泛称。抵:值得。穿:超过极限。抵穿:便宜至极。此语多反用其意,嘲讽人所购之物虽然便宜却品质低劣,物非所值。
5.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
【解释】笠衫:圆领汗衫。汗衫有弹性,肥人穿汗衫,人有多大,汗衫就多大。形容不顾一切豁出去,与普通话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意近。
6.死人灯笼——报大数。
【解释】报大数:虚报数字。惠州旧俗,死人出殡,仪仗队以一对高悬于竹竿上的蓝字灯笼为前导,灯笼一面写上主家姓氏,一面写上死者岁数,按俗例男加三岁,女加四岁。因此,“死人灯笼”成了“报大数”的代名词。
7.卖蔗生——冇搞(绞)。
【解释】蔗生:刚砍下来的蔗。坊间称压榨蔗汁为绞蔗;搞与绞谐音。喻某事因不划算而拒绝做。
8.火屎炭打铜锣——乌当当。
【附注】火屎炭:木炭。乌:指炭的黑色。当当:象声词,指木炭敲锣的声音。此为双关语,在惠州方言中,懵然不知亦叫“乌当当”。
9.老爷担竹篙——打横来。
【解释】打横来:行事横肆恣纵,蛮不讲理。
10.老婆担遮——荫(阴)公(功)。
【解释】担遮:举伞。荫:遮挡。公:丈夫。阴功:旧指暗中积下的功德,也指可怜、可悯。还是“冇阴公”的略语,指罪过、缺德的言行。
11.阿跛托腊蔗——死顶。
【解释】阿跛,指拐脚残废之人;托,举起、托起;腊蔗,果蔗之一;死顶,硬撑。喻人做事力不从心,勉强而为。
12.阿聋烧纸炮——又爱狂又爱好
【解释】惠州方言称“惊”为“狂”,比喻喜爱干某一件事但又怕出问题的人。
13.阿懵拜堂——你晓你来
【解释】传说有一傻佬结婚拜堂时出尽洋相,当人们笑其不会拜时,他说:“你晓你来拜。”有些人不懂又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时,常以“阿懵拜堂”来顶撞别人。
14.两公婆见鬼——唔系你就系我。
【解释】两公婆:夫妇俩。只有夫妻俩在家里,看见的“鬼”,不是丈夫就是妻子。多形容范围很小。
15.谭阿社大炮——无影无踪
【解释】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谭阿社家住桥东西门直街万德巷(即现第四小学附近)。当年革命军东征攻打惠州城时,他是守军杨坤如的部属,负责守卫县城水门仔小城门(即现城背塘路与永平路两路口之间)上的炮台,炮口对着飞鹅岭上的革命军,当时所使用的炮惠州人称为“猪仔炮”,是一种射程不远、威力不大而又经常失火的土炮。有几次向革命军开火,炮弹打不到飞鹅岭而落在西枝江河中,谭亚社竟然大叫:“打中了,打中了!”从此,“谭亚社大炮,无影无踪”的笑话传遍惠州,此后,惠州人对那些吹牛皮、说大话者都称其为“谭阿社大炮”或“大炮客”。
16.冚斗豆腐店——人衰架子大
【解释】商店倒闭,惠州话称“冚斗”。有些官、商人虽没落,但还要摆其昔日辉煌时期的架子,这种人常被称为“冚斗豆腐店”。
17.粪箕装牛尿——顶下势先。
【解释】顶下势先:事出突然,暂且先行应付一下。
18.黄肿佬打屁——阴阴消
【解释】比喻办事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19.阎头王打髀栋——唔怕笑死鬼。
【解释】打髀栋:光屁股不穿裤子。栋的本字为“胴”。
20.细佬哥剃头——快了!快了!
【解释】细佬哥:小孩子。小孩子理发常惊恐不安甚至啼哭不停,陪伴在旁边的父母和理发匠多会不停地安抚说:“快了!快了!”。
21.苏东坡食炒田螺——慢慢挑。
【解释】相传苏东坡贬到惠州,初尝民间小食炒田螺,对其独特的'美味甚为赞赏,可惜不会像惠州人那样用嘴将螺肉从螺壳中吸吮出来,只好用竹签慢慢挑出。挑:亦有挑选、拣择的含义。
21.陆荣廷睇相——无衰扌罗来衰。
【附注】扌罗来:自讨。陆荣廷:广西武鸣人,桂系军阀首领。睇相:看相算命。传说陆荣廷在广州军政府任职时,听说一算命佬算命很准,便化装找他算命,但被算命佬认出来,并被羞辱了一番。后来人们用此语形容自找其辱。
22.十月芥菜——起心。
【解释】起心:指芥菜开花结籽。芥菜到十月还不收割,就会开花结籽。比喻少男少女开始萌发情欲。
23.大头机冲凉搭洗衫——半桶水。
【解释】大头机:旧时桥东一闲汉,邋遢不洁。冲凉:洗澡。搭:加上。对某种知识或技能一知半解,也叫“半桶水”,与普通话的“半瓶醋”意同。
24.山大人穿针——大眼睇细眼。
【解释】山大人:旧时寺庙打醮,总要在显眼处放一尊山大人作为压阵菩萨,其眼特大。喻有了困难,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全无主意。
25.山猪打交——使嘴。
【解释】打交:打架。使:用。讽刺光靠嘴巴向人发号施令而自己却不付诸行动者。
26.冇柄瓦茶煲——得剩一把嘴
【解释】双关语,讥讽光会说,不会做的人。
27.日本铊表——大声夹冇准。
【解释】夹:兼且。旧时日本产的铊表质量差劣,行走的声音很响,而且不准时。比喻人满口答应却不见兑现。
28.水北蓝刀——捋捋射。
【解释】水北:现惠州江北。蓝刀:鲚鱼,盛产于西湖及东江一带。捋捋射:状人的浅薄轻浮,如浮掠于水面觅食的蓝刀鱼一样来去如飞,旁若无人。
29.世宝堂眼药——走飞。
【解释】世保堂:旧时惠州一家药店名。该店所卖眼药水点滴入眼,因挥发而使人有一种迅速扩散的清凉感觉,惠州人称此种感觉为“飞飞走”。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惠州,警报一响,人们争相奔走躲避,故被戏称为“世保堂眼药”。走飞:迅速离开。
30.石灰箩——一迹迹。
【解释】迹:痕迹。装石灰的箩放到哪里,哪里就有石灰的痕迹。喻人经常做坏事而到处留下污点、劣迹。
31.石头古煲汤——冇味冇道。
32.石地堂,铁扫把——硬对硬。
【解释】地堂:用石灰砂粒筑成的晒谷的地板。
33.石灰糊嘴——白食。
【解释】经常不请自来,食后从不掏钱结账,此种行径,叫做“白食”。被请吃饭者也有以“石灰糊嘴”自嘲。
34.电灯胆——唔通气。
【解释】电灯胆:灯泡。灯泡是真空的,不通气。多喻恋人幽会时第三者不回避。讥其不知趣或不通情达理。
35.半夜食黄瓜——唔知头尾。
【解释】指弄不清头绪,不知事情的起因、经过或内情。
36.芋头蘸糖——心淡。
【解释】心:芋头的内部,借指人心。芋头蘸糖后,外面甜,里面味淡。多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失去希望。
37.老鼠拉龟——冇碇落手。
【解释】冇碇落手:无处下手。
38.老鼠把鲇鱼——一命搏一命
【解释】把:噙。鲇鱼:一种淡水鱼,也叫鲶鱼。鲇鱼喜食老鼠,每于夜间游到浅滩上,将尾巴露出水面,搁在岸边。老鼠以为是死鱼,咬住鱼尾要把鲇鱼拉上岸。鲇鱼马上把尾巴一甩,将老鼠拖下水。但有时老鼠奋力挣扎,会先把鲇鱼拉上岸。胜负之分,决于瞬间。
39.老鼠嫁阿女——吱吱唧唧。
【解释】吱吱唧唧:象声词,形容众人交谈,轻声絮语说个不停。
40.过后媒人秋后扇——用唔着。
41.年三十晚砧板——冇得借。
42.杉木灵牌——唔做得主。
【解释】杉木灵牌:供奉祖先灵位的杉木灵牌。灵牌上的祖先都是长辈,但灵牌是木头,不能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家务事。自称只有虚名没有实权,每用此语。
43.床底破柴——撞板。
【解释】撞板:喻受挫或做错事。
44.阿兰卖猪——一千唔卖卖八百。
【解释】民间故事:有一个叫阿兰的人要卖四头大肥猪,开始时有人出价一千,阿兰不卖;快收市时猪还未卖出,只好以八百元卖掉。此语喻过于自信或贪心而耽误了最好时机。
45.担竹篙过叮咚巷——直出直入。
【解释】叮咚巷:在惠州桥西,长四十余米,宽不足一米,无横巷。
46.盲妹梳头——手势惯。
47.茶瓜送饭——好人有限。
【解释】茶瓜:旧时惠州土产,类似现在的腌小黄瓜,清香爽口,久病胃口不开者多用它来下饭,久而久之人们便以为凡用茶瓜下饭者必是久病未愈之人。好人有限:这人好不到哪里去;明指体弱多病,暗喻品行不端。
48.茨菇挟猪肉——两误。
【解释】茨菇挟猪肉:一双筷子同时既夹猪肉又夹茨菇,结果两样都夹不稳。
49.鬼打师爷——冇法使。
【解释】师爷:迷信职业者,旧时以打醮、画符咒驱邪赶鬼为业的法师。连赶鬼的师爷都被鬼打,说明师爷法术无效。形容技穷。
50.食猪红屙黑屎——当面见功。
【解释】见功:见效。喻很快见效。
51.客家人吊黄鳝——来蛇。
【解释】有人不期而至,或意料之外的动静,惠州近郊客语叫“来蛇”。
52.客家人卖笠麻——一顶还一顶。
【解释】笠麻:竹帽。一顶还一顶:一顶、一顶分清楚,不要搞混了。
53.神台猫屎——神憎鬼厌。
【解释】猫在神台上拉屎,连鬼神都厌恶。喻大家都讨厌的人。
54.剃头佬走警报——懒理。
【解释】剃头佬:理发师。警报:空袭警报。理:明言理发,暗指理睬。防空警报一响,理发师也要走避,“懒”得理了。
55.阎头王开饭店——鬼食。
56.阎头王作报告——讲畀鬼听。
57.阎头王嫁女——鬼爱佢。
58.黄绿先生医病尾——行运。
【解释】病尾:病情进入尾声,接近痊愈。喻运气好。
59.黄绿先生医眼——有凸。
【解释】黄绿先生:原指靠五颜六色的街头广告招揽生意的游医,后多指徒有虚名,医术低劣的庸医或游医。有凸:超出定额,足够有余。黄绿医生医术差,将病人原来的好眼医成坏眼(凸出来了)。喻足够有余。
60.黄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潺。
【解释】一身潺:原指黄鳝身上的粘液,借指麻烦的事。形容遇上大的麻烦事。也形容人陷入困境,即使免于一死,也难免身心受摧残。潺,谐“残”。
61.猪乸嚼蚌壳——讲爽下嘴。
【解释】讲爽下嘴:只图说得痛快,未必当真。
62.梁新记牙刷——一毛不拔。
【解释】旧时广州梁新记出品的牙刷质量极好,刷毛不会脱落,故有此语。
63.落水担禾秆——紧扌亥紧重。
【解释】紧扌亥紧重:越挑越重。
64.棺材头烧炮仗——吓死人。
【解释】烧炮仗:点爆竹。
65.腊蔗打狗——去抛一半。
【解释】腊蔗:果蔗的一种,质地爽脆,易折断。去抛:失去了。
66.隔夜油炸鬼——冇火气。
【解释】油炸鬼:油条。冇火气:原指油条没了热气。后多指人缺乏阳刚气概,软弱可欺。
67.横沥对门——仍(拧)头。
【解释】横沥:今属惠阳,与仍头隔江相望。仍头:今博罗仍图,仍读如“拧”。拧头:摇头。
68.火烧鸡——倒爪(找)。
【解释】“爪”谐“找”。倒找:结算时因预交款不足而要补钱。
69.火烧棺材——大炭(叹)。
【解释】原指棺材烧成的木炭很大块。“炭”谐“叹”(享受),引申为很好地享受一下。
70.火烧电灯杉——长炭(叹)。
【解释】电灯杉:电线杆。
71.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解释】这是惠州人常讲的口头语。凡是遇到可能危及生命的事,就会以“寿星公吊颈”来警告对方注意安全。
72.泥伯公过河——自身难保
【解释】惠州人称小庙为“伯公庙”。当有人有求于自己,但自身还遭受重重困难,确实无法给予对方帮助时,常以“泥伯公过河”来回答对方的要求。
73.向和尚借梳——找错对象
【解释】有人向自己请求帮助办一件事,但确实无能为力时,会向对方说:“你是向和尚借梳”。
74.剁了尾的猴子——善解人意
【解释】听说耍猴人在教猴时,若遇猴子不听话,就砍掉猴子一截尾巴,直至将尾巴砍完,猴子也就听话了。因此善解人意的人或“鬼灵精”的人,皆可称为“剁了尾的猴子”。
75.阿聋送丧——无听你死人笛
【解释】带有不满情绪不愿听别人讲话时,常说:“阿聋送丧”。
;无法确定惠州西湖算命的真假,因为这涉及到个人信仰和经验的问题。一些人相信算命可以预知未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只是一种迷信。即使有人声称他们在惠州西湖算命之后得到了准确的预测,也不能证明它是真实的,因为这可能只是巧合。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