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知乎上超多点赞的谐音梗脑筋急转弯八十条算命基础术语对懂行的人是怎么理解的中医明显就是伪科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医药大学呢知乎上超多点赞的谐音梗脑筋急转弯【篇一】
1.十七岁那年,我揪住了一只蝉,我以为我抓住了整个夏天,蝉:说不上爱别揪蝉,就一点喜欢!
2.连我都不想那你想什么香奈儿吗
3.小兔子春天种了一棵果树等秋天时她去看喃喃道没结果啊没结果
4.孙悟空掉进了湖里,等他再上岸时,他变成了六耳猕猴。原来他掉进了“被”加耳湖。
5.有一天,土豆学会了算命,就在大街上弄好了招牌。刚开始呦呵两声,蒜就气呼呼的走过来把土豆的招牌给炸的稀巴烂,走的时候对土豆恶狠狠的说了一句:你在喊一声蒜挂了试试!
6.今天买了一件衣服穿着很自在衣自在衣自在你听见了吗一直在呀。
7.连我都不理,你理什么,理发店吗?
8.有一天,小熊到处找自己的书:“我的书在哪呢?”“是啊,我输在哪了呢?”
9.我这个人很好相处,处不好自己找原因。
10.下雨了,踩到了泥,泥把我弄伤摔倒了,我讨厌泥,你听见了吗?我讨厌泥呀
11.朋友一直劝我嫁个有钱人,搞笑,不要再劝我了好吗?去劝有钱人啊,我愿意啊!
12.我去买生蚝,回家的路上生蚝全跳下袋子,钻到泥土里,原来这叫蚝喜欢泥。
13.有一天小鸭在看书鸭妈妈说吃饭啦把书合好呀合好呀和好呀你听见了吗和好呀。
14.盘古是历史上第一个产品经理:开天PD。
15.蜡烛:妈妈我们的火苗为什么一跳一跳的?蜡烛妈妈:傻孩子,因为我们是精神小火啊!
16.男人不好色,好什么?好are you吗?
17.连我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呼伦贝尔吗?
18.我打翻了一瓶不知道是什么药丸,一看原来是好想出去丸。
19.我去买生蚝,回家的路上生蚝全跳出袋子,钻到泥土里,原来这叫蚝喜欢泥!
20.我说我在做陶瓷,你到处说我在马路碰瓷?
知乎上超多点赞的谐音梗脑筋急转弯【篇二】21.大家都是汉堡包,凭什么你们都是憨憨,就我是宝宝。
22.想带你去吃烤紫薯,然后在你耳边悄悄告诉你“我紫薯与你”。
23.小动物们聚餐,只又小象很生气,原来这是一个气象局。
24.有一天m和n吵架了,最后m道歉了,因为m sorry!
25.连我都不想那你想什么香奈儿吗?
26.我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小蚂蚁委屈的说,那是蚁后,呜呜呜,我们没有蚁后了。
27.连我都不亲那你亲什么亲烧嘴吗?
28.有一个菠萝去理发,他坐了很久理发师一直不给他理发,它就说:“你理理我吧”(生气哄对象眼)
29.我说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陆游气坏了,于是我们家上不了网了
30.动物园老虎把狮子给绿了,为什么?因为老虎有绿狮资格证。
31.寒假制定了一个plan,因为lan(懒),完成了个p
32.你喜欢苹果汁,葡萄汁还是我这个小崽汁?
33.“你买的什么书?”“编程。”“c++还是java”“沈从文”
34.你连我都不想,想什么?想shi吗。
35.肚子好饿噢,于是只好握住拳头,打向自己的肚子,帮自己出口饿气。
36.舅舅剪了头变凶了,因为他变成了秃鹫。
37.郭冬临突发肾结石经纪人打电话给他老婆:冬临结石。他老婆一愣:以观沧海?
38.养了一群鸡,没有一个会下蛋的,我问我自己,我还有鸡会吗。
39.今天发现一个岛~叫为你神魂颠倒。
40.家里有罐茶不知道放了多久刚放到杯子里准备泡转身看见了奶它就发出了巨响哦原来是好响喝奶茶
知乎上超多点赞的谐音梗脑筋急转弯【篇三】41.我在路上买了个馍,回去吃了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掉,原来这是好寂馍!
42.今天买了一件衣服,穿着很自在,衣自在衣自在,你听见了吗?一直在呀
43.有天,小熊买了个冰淇淋,骄阳似火,冰淇淋化了,掉在了地上,小熊说:“好像泥呀,好像泥呀。”你听见了吗,好想你呀。
44.南瓜紫薯和花生是好朋友,一天花生约他们去玩,南瓜问花生,还有谁呀,花生说,我紫薯与你,听到了吗?我只属于你。
45.没人理解你,很委屈是吗?你看数学题有人理解吗,它委屈了吗?
46.我是一只小绵羊,今晚我薅掉了我身上好多毛,于是我失眠(绵)了。
47.刚吃完医生给的药丸,觉得有点苦就用筷子夹了几颗枣,吃完就犯心急,原来我吃的是筷枣我丸。
48.“你选文还是选理”“我选理”
49.爱丽丝病了,我弹起了《治爱丽丝》。
50.世界上真的有龙,我记得我7岁的时候,有天傍晚,天开始慢慢阴沉下来,天上偶尔下点蒙蒙细雨,我妈叫我赶紧回家吃饭,我怎么也听不见,突然间我妈跑到我身边拉着我说:“你是不是龙?”
51.真心不建议大家坐公交,我坐了六站喜欢了十五个男生。
52.连我都不要,那你要什么,要饭吗?
53.连我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呼伦贝尔吗?
54.连我都不珍惜,你珍惜什么,甄嬛传吗?
55.小鸭子们排队取找妈妈,一只小鸭子想跟前面的鸭子对齐,但是怎么也对不齐,于是小鸭子着急的说,对不齐鸭,对不齐鸭,对不起。
56.旺旺雪饼热了回变成旺旺掀被!
57.小鸭子问鸭妈妈:“妈妈,我们脚指头中间的这个是啥啊”鸭妈妈说:“蹼”鸭子掩面泪奔:“不说就不说嘛,干嘛笑话人家”
58.我在家四天已经没洗头了,原来我是性感油物。
59.你喜欢菠萝汁草莓汁还是我这个小崽汁。
60.一个猎人开枪打了一只狐狸,然后猎人死了。狐狸说哈哈哈,我是反射狐。
知乎上超多点赞的谐音梗脑筋急转弯【篇四】61.麻雀妈妈问小麻雀“宝宝,你今天扎什么头发?”小麻雀说“啾啾”妈妈答道:“啾啾就啾啾”
62.泡芙被压扁了,妈妈说不能吃,我问为什么,因为是扁芙。
63.吸血鬼喜欢吃辣的吗?不喜欢,因为他们喜欢“blood”。
64.“我说我喜欢梧桐树,你和别人说我喜欢和男同住”
65.妈妈叫我去搓衣服,我说搓过了,搓过了,你听见了吗?错过了!
66.大家好我是一只螃蟹我的钳子没了我没钳了。
67.一天,男孩在抹桌子,不小心抹死了两只蚂蚁,来了一只小蚂蚁,男孩问它:“小蚂蚁,你的爸爸妈妈呢?”小蚂蚁说:“你抹死了”
68.半夜胃疼,于是我和胃商量了一下。我:胃,你能不能别疼了胃:我不叫胃,我叫楚雨荨。
69.一朵花为什么好笑?答:因为它有梗。
70.你这么差劲是不是有个英文名字,叫保尔,因为保尔可差劲(柯察金)
71.有一天大象吃冰淇淋,吃了好多,越吃越想吐。然后老鼠就说“象腻了象腻了”
72.要一杯南瓜杏仁露,不要杏,不要瓜,不要露,要南仁。
73.半夜胃疼,我说:“胃,你可不可以消停点。”胃说:“我不叫胃,我叫楚雨荨”
74.烧了一整天柴火,我问我妈锅里蒸的到底是啥?我妈笑而不语,终于我忍不住掀开盖子,原来蒸的是无聊
75.有一天我在打王者下路一直死一直死我跟队友说防下路防下路防下啊防下啊你听见了吗放下啊。
76.小鸭子对小鸡说:“小鸡,我喜欢你”小鸡:你duck不必。
77.旺旺雪饼觉得热了会变成旺旺掀被。
78.小鹿给小兔子拍照,总是什么也拍不到,小鹿让小兔子跳跳,“你太矮了”小兔子着急的要哭出来“我不矮,我一点也不矮”
79.开车路过一个小泥潭,小泥潭溅的水好响,原来是好响泥。
80.在家不小心撞到桌角,桌上的抹布掉下来居然自己滚出了门外,原来是布(不)能出门!
任何的历经千年的系统知识,都是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人为的臆测改变。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不管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所谓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也未必完全对,对一个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找出本源,知道因果方是从业大道。所以我反对以上来就讲天人感应,阴阳五行。
某位科学斗士说算命的基础知识是易经,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我不是清华毕业的。他还说明清的皇帝喜欢算命信命,并举了溥仪的例子。清朝我真不知道,溥仪这般稚龄亡国的君主大抵是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的。但是您自己穿越到明朝然后给天子算命试试看,不判你个妖言斩立决才怪。
干支的本意及来源从现在公开已经认证的文献上湮灭了(传说我就不说了,怕被科学斗士们挂人)。小时记得看过郭沫若先生的书,他对干支的来源有自己的描述,不谈对不对,但是很好玩。例如:他说十二支中有两个子,寅也是子,这个和现在算命的某些流派中的早晚子到有点像。
干支的运用最多的在记录时间。
年
上古的纪年是按照天子来的。例如:尚书中提到的太甲元年,太甲就是商朝的一个天子。后来春秋了,大家都称王了,天子太多,这个纪年就乱了。
当时就提出了木星纪年,因为木星十二年一个轮回。这就有地支的用武之地。但是木星纪年并不是现在的地支名字。例如:寅在木星纪年中称为玄(木号)。
但是木星走的不准啊,所以大家又创造了一颗虚拟星星叫太岁,然后也是十二年一轮回。但是这个星图中的十二支也不是现在的名字,例如寅叫做摄提格什么的(我有点忘了)。
在纪年中干支的名字到了汉代也没有统一。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淮南子的天文训和史记的历书。这里面对干支的名字有详细的解释。
我个人觉得太岁纪年法其实十二支就足够表达了,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太初历中要在地支纪年前加上天干形成60年一个轮回,也许是受到干支纪日的影响。
总结一下,年的干支代表了太岁星星在周天的位置。
月
怎么会有十二个月呢?是因为北斗星的关系。上古的时候,方士发现北斗星的柄大约一年环绕天极一圈(一周天),所以呢就按照岁星的方法分了十二分,每份30天,一年360天。当时称为十二辰,也就是现在的十二支。应该在春秋早期就有了。史记中是这样说的。这个就是月建
但是当时每个月的范围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的这个是望朔定月。这就有问题了,北斗是30天一个月,望朔是29天半一个月。有差额,出现的年和岁的不同。(古代年是指十二个望朔月,岁是指回归年)。所以当时的司天官员想出了一个叫闰月的东西。但是闰月算命不方便啊。所以唐代的李虚中先生抛弃了望朔月的方法,把十二节气对应累星次的做做法来月建。例如冬至对应星纪丑宫。按照四令(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硬生生把一个回归年分成了十二等分),并加上了天干,这就是现在算命中用的最多的干支纪月。
总结一下月的干支是代表北斗星的柄的位置。
时
时间的记录在上古是相当混乱的,左转中记载一天有十个时辰,淮南子记载在古代一天有15个时辰,每个时辰还分为三刻。但是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大约在先秦的时候已经有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了情况了。经过曹魏的杜预进一步规范,最终在南齐的天文训中出现的干支表达时间的系统。而杜预大抵也是受了八风系统和日的干支系统的影响而归纳的干支计时。不管是如何计时的,用太阳的日周来划分时辰是所有计时系统的基本思想。用日中在定一天的中心线也是所有计时系统的基本思想。
总结:时间的干支代表着太阳在周天的方位。
日
干支纪日的开始时间已经不可考了。
我曾经问过前辈干支纪日的是怎来的,怎么演化的,代表着什么意思?他们的回答是干支是神人(好像是九天玄女)教授黄帝的,自有历法流传至今,演绎人类命运,从来没有中断过。当然这个回答是不严谨的,我也没有查到相关传说。
现今的文物鉴定中,干支纪日至少出现在商朝早期,并且国家天文台已经倒推到西周中期,发现这60甲子的干支纪日从来没有中断过,也没有变化过,一直到现在2017年。(我是听佩服这些科学家的,因为这个事情也太无聊了,我至少静不下心来做)。
总结:干支纪日,理论上代表人类演绎,实际也不知道代表什么。
干支纪年在西汉中后期,收到干支纪日的影响而出现。
干支纪月出现在唐中后期,收到干支纪日的影响而出现。
干支计时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收到干支纪日的影响而出现。
干支纪日出现时间未知(至少4000年以上),怎么出现未知。
好的,现在是讨论秘密的时间
1.干支纪日是怎么来的?
下面有个答案是计数用的,那位答主也太小看夏商周文明了的数学了,当时已经有计数了,天子是吃饱了撑才舍弃数字,用一个60天一个循环的甲子来纪日,这多容易出错啊?
中国的文献浩如烟海,任何系统的出现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干支纪日却莫名其妙的出现在甲骨文上,成熟、有序、老练,如同它的载体甲骨文一般的(甲骨文代表的汉字也是莫名其妙的出现的,至少考古上没有渐进的证据,话说人也是莫名其妙出现的,考古上也是没哟渐进的证据)。
难道真是一个叫九天玄女的外星人带来的?
2.干支纪日代表着什么?天干地支的最初运用就是在纪日上。而纪日的意义如同干支汉字本身的意义一般似乎刻意被隐藏了。说文只是千年后的穿凿附会而已,时间已经过了千年怎么作准。
3.既然干支的意义已经不明确了,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不遗余力的把它传承下来?不管如何王纲解纽,哪怕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也从来没有出错过。这是为什么?似乎干支纪日很重要哦。
4.既然干支纪日得到历代朝廷的维持,但是为什么朝廷在民间刻意淡化干支纪日?大家知道至少赵宋开始,民间的日期一般用望朔月的初一,初二这样的记录。也就是今天的农历纪日。如知乎上有三十年前开始学习玄学的同行,一定会在入行后背诵农历和干支的换算口诀。感谢电脑,现在有万年历了,否则我在知乎的同行至少少一半。问题来了,既然朝廷在不遗余力的维护干支纪日,为什么还要在民间用农历纪日。
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1955年成立的中医研究院在去年11月改名为中医科学研究院,特地加了“科学”两个字,据称这表明结束了多年来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论。如果靠这种文字游戏就能结束争论那就太省事了。美国的神创论者成立了“神创科学研究所”,但是生物学界仍然不认神创论是科学。
同样,美国生物医学界虽然对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是否有效有争论,但是对中医是否是科学却是没有争论的:不是科学。例如,美国国家卫生院和美国医学会都把中医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民间医术一起归为“另类医学”,不属于医学科学。著名的反伪科学组织“对声称超自然现象的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则干脆认为中医是玄学、巫术、伪科学。
中医支持者在面对批评时常见的一个反弹是批评者不懂中医,似乎只有中医从业者才有批评中医的资格。按这个逻辑,我们也可以说只有算命先生、风水“大师”、星相师才有批评算命、风水、星相的资格了。要批评某一种学说是否科学,无需演一出“敌营18年”再反戈一击,甚至无需了解它的细节,只要根据通用的科学标准对其思想和方法加以衡量即可。
尤其是在有现代医学可做为对照的情况下,只要具有现代医学知识,要判断中医的非科学性就更为容易。
如果用科学哲学中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检验标准,例如逻辑的自恰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对中医进行一番分析,我想不难认定中医不是科学。我不想在此做这种枯燥的“科学是什么”的理论分析,而只想从另一个角度,反过来从“科学不是什么”说明为什么中医不是科学。
科学讲究创新,绝不崇古。因此在科学中不存在人人必读、必信的经典。现代医学的学生除非是本人对医学史感兴趣,否则没有人会去研读希波克拉底、盖伦、维苏里、哈维等等历代医学大家的著作,不熟悉经典著作丝毫也不影响他们行医。现代医学的论文也没有人会把前贤语录当论据,靠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中医则不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文献是中医学生必读、必背、必信的至高无上的经典,是他们诊断、处方的依据,中医的论文往往只是对这些经典的阐明、验证。所以,中医更像是一种人文学,而不是科学。
科学研究的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它没有国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
虽然现代科学是在西方发展出来的,但是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融入了东西方各国科学家的贡献。没有一门科学学科是只有某个民族才有而其他民族不予接受的,也没有一门科学学科是只有某个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无法掌握的。中国人并不需要先去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掌握现代医学,就是因为现代医学是一门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的科学。
所以,把中医当成中国特有的科学,把中医的科学地位不受西方科学界的认可归咎于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那是很荒唐的。
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学科都相互联系、统一在一起,不存在一个与其他学科都无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的独立科学学科。现代医学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而生物学又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之上。
但是中医不仅在整体上(而不仅仅是个别细节)与现代医学不兼容,也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不兼容,它对抗的不仅仅是现代医学,而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这样的东西,可以是与科学无关的哲学、玄学或别的什么东西,但是不可能是科学。
为中医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一门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经验积累的结晶。
虽然经验有时候含有科学因素,但是经验本身并不是科学,单凭经验而不按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是不可能归纳出科学理论的,所以“经验科学”的说法本身就不科学。历史是否悠久也与一门学科是否科学无关。有的科学学科(例如现代医学)的历史非常短暂,而有的非科学学科(例如算命、巫术、星相)的历史甚至比中医更悠久。
事实上,中医主流历来是看不起经验的,鄙视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民间偏方、验方。中医理论基本上并非经验的积累,而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玄学基础上的臆想,并根据这套臆想来诊断、处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中医药经验的集大成,充斥其中的却是天人感应的谬论,例如它声称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这显然不是什么经验积累,而是因为“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中医之所以相信虎骨、虎鞭、熊胆、犀角是良药,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引起的联想,所谓取象比类,类似感应巫术。水蛭会吸血,中医就让为把它晒干了入药能够活血化瘀,蚯蚓(地龙)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中医就认为它晒干了入药能够通络利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以生物的习性附会其死物的药效,这显然不是经验结晶,而是变相的感应巫术。
没有科学的指导,宝贵的经验也很容易走偏。以抗疟良药青蒿素为例,它的研发是受到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疟验方的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显然是一个验方,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复方配伍的理论无关。后来的中医医书例如《本草纲目》虽然都有青蒿可截疟的记载,但是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所说的那种芳香可食用的青蒿(香蒿)并不能治疟疾,青蒿素是从中医并不认为能截疟、辛臭不可食用的另一种植物臭蒿(黄花蒿)提取出来的。
我们只能推测葛洪说的青蒿指的是臭蒿,被后来的中医家搞混了,所以现在往往就把臭蒿改叫青蒿了。
为中医辩护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有效。但是有效性并不等于科学性。科学固然会有效,有效的却未必是科学。中国人大约在明朝的时候已发现通过种人痘能够预防天花,这应该是一种经验结晶,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中医却把天花当成是小儿先天就有的藏在命门中的“胎毒”,而种痘是为了把胎毒引出来。甚至在更安全、更有效的牛痘术于19世纪初自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医家也要来个“中西医结合”,对种痘后的反应进行辨证施治,认为是“脾经毒甚,血热违和”。在今天看来这种与有效的经验相结合的理论当然是很可笑的。
何况,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许多人之所以相信中医的疗效,是因为相信自己曾经被中医治好过,而中医家也在医案中津津乐道如何巧治某个患了疑难杂症的病人。不幸的是,患者的证言和医生的“医案”并不被现代医学认为是疗效的证据。许多疾病都能自愈,在受到心理暗示时更是如此,患者的痊愈不一定是所接受的治疗导致的,因此某个患者被某个中医用某种疗法治好了病,并不能做为该中医医术高明、该疗法确实有效的证明。
一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必须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才能确定的。现代医学是迟至上个世纪40年代才确立了这个原则,古人迷信名医医案本无可厚非。但时至今日,一些“中医泰斗”仍然拒绝接受现代医学的临床检验标准,碰巧“治好”了某个疑难杂症就大肆吹嘘,没治好的病例则只字不提,连把自己的亲人治死了也不知反省,这和江湖医生有什么区别?
为中医辩护的人经常说,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实践证明了传统中医药学的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这个诉诸民族感情的证据根本不值一驳。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并不需要靠医术来维持,这证明不了其医术的科学性。其他民族、甚至其他物种几千年来也都在繁衍生息。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高于其他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都只有三十岁左右,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到七十多岁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
事实上中医可能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反而有负面影响,本来可以自愈却因不当治疗或为了养生服用有毒的补药而过早死亡的中国人不知有多少。又如,历代中医都认为女性受孕时间为月经净后六日内,还胡说什么单日受孕为男,双日受孕为女,而那段时间恰恰是女性最不容易受孕的“安全期”,如果古代中国人为追求多子多福真按中医的指导择日“敦伦”,反而是无意中在搞计划生育了。
否定中医是科学,并不是在全盘否定中医。中医理论没有科学价值,但是可以有人文价值,中医的某些经验疗法(特别是偏方、验方)也可能有其实用价值,值得现代医学去挖掘。所以对中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废医验药”,抛弃不科学的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检验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也不必因为中医不科学而妄自菲薄。毕竟,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各国、各民族的医术(包括西医)也都不科学,并不比中医好多少,甚至更糟糕。有人声称中医是“超科学”、“人体科学”,未来科学的发展会证明其正确性云云,这和那些“算命先生”、“风水大师”宣称算命、风水是超越现代科学的“预测科学”、“环境科学”并无不同,不过是一厢情愿。
现代医学接受中医的某个疗法是可能的,接受中医理论则完全不可能。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古人的智慧能够超越现代科学。科学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重归蒙昧。天文学不会重归占星术,化学不会重归炼金术,生物学不会重归神创论,同样,医学科学也不会重归玄学、原始医术。
能否超出朴素的民族感情科学地看待中医,是检验一个中国人的科学理性素养的试金石。